挂证专项整治怎么看?弊端有哪些?
- 蜂聘网
-
2021-01-20 13:44:49
-
1437浏览


挂证专项整治怎么看?我们知道2018年年末出台挂证整治文件以来,到目前为止,很多地区相继公布出挂证存疑名单,多少程度上使得建筑业人士和企业单位诚惶诚恐,今天就和蜂聘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下,挂证专项整治怎么看?弊端有哪些?
挂证专项整治怎么看?弊端有哪些?
一、"挂证"是事故频发的重要诱因
工程建设行业质量安全事故频发,事故总量已连续9年排在工矿商贸事故第一位。这与行业“挂证”不无关系的,行业主管部门整治“挂证”的态度是一贯的,也是社会一致的共识,另外查处“挂证”不涉及部门利益,执行阻力不大!而且《通知》中强调“对重点问题和典型案件挂牌督办;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地区、部门及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情节严重的,提请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以前,为何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挂证”查处手段缺少,查处成本过高。目前,社保系统、四库一平台等信息系统已基本完成。
二、信息化成为高效查处“挂证”利剑
《通知》关于“全面排查(2019年2月至2019年6月底)”中强调“要结合参保缴费、人事档案等相关数据和信息,对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比对排查,重点排查参保缴费单位与注册单位不一致情况。”、“利用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和相关信用信息平台数据进行比对,发现问题线索并及时查处。”
本次查处“挂证”,信息化已作为重要手段,信息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职业资格证书需求量将大幅减少
从各种政策的出台不难看出住建部的初衷便是解决行业乱象。目前建筑市场的资质申办流程和手续过于繁琐,由于信息不互通,也存在着很多风险漏洞。
按照国务院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在将来会重新修订相关资质标准,拟简化资质标准条件和专业类别,减少企业资质标准对注册人员的要求。特别是建造师、建筑师、公用设备、电气等专业注册人员要求(挂靠问题严重的专业),用来减轻取消挂靠后对个别企业的负担,激发企业良性竞争的活力。
职业资格证书挂靠模式将被封死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国发[2017]9号)提出,"十三五"期间全面发行和应用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0%,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支持社会保障卡跨业务、跨地区、跨部门应用,建立社会保障卡应用平台和覆盖广泛的用卡终端环境,健全社会保障卡便民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卡规范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蜂聘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蜂聘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证书估价
-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公用设备工程师
- 电气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一级造价师
- 结构工程师
- 二级造价师
- 注册建筑师
- 土木工程师
- 注册咨询师
- 职称
- 其他
- 技工
- 八大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