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清理职业资格证有利整顿“挂靠”现象
- 蜂聘网
-
2021-01-12 15:29:48
-
1687浏览


360建筑网小编统计,截止目前,国务院已经分七批取消433项职业资格证书,累计达到设置取消计划的70%以上。业内专家分析称取消职业资格证书不仅促进人才就业,同时也能狗遏制“挂证”现象。
我国职业资格制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与学历文凭制度并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于经过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调整之后重新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影响是直接的、正向的。
一是开始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二是根据职业技能鉴定内容调整课程设计;三是依据职业技能定级要求制定教学要求。促进职业教育密切与生产领域的联系,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需要。当然,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深刻的。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沦落为取证导向的“考证教育”;重技能轻理论的技能教学导致课程设置的“缺斤少两”;“短平快”的顶岗实习让学生的生产实践锻炼成为变相的“廉价劳动”。
这种以取证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在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大背景下,不仅解决了企业用工短缺的矛盾,而且也能使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技能人才快速地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但从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规律看,其负面影响是不能忽视的。一是职业教育目的的“舍本逐末”,即从能力培养的“终极性目的”变成了证书获得的“阶段性目标”;二是教学内容的“随意增删”,即支撑人才培养的“逻辑”课程体系变成了“无序”的课程切片;三是教学行动的“非组织化”,即“学制型”的职业教育变成了“短期性”的职业培训
如工作岗位是普及性、危险性较大,不仅影响自身、他人安全,而且还会造成社会公共安全的岗位,如电工,驾驶员,锅炉工等就需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
一般的工作岗位不需要资格考核,得到工作单位的认可就可以。因为许多设备是生产设备,政府是管理,学校是学习理论知识,企业生产理论型的知识比较简单,但注重实际操作,有没有职业资格许可只要企业生产可以完成,不影响工作质量,没有危险性,不影响自身、他人或社会公共安全,职业资格考核有没有证书的实际意义不大。
职业资格证书的五花八门,泛滥成灾,阻碍了就业。一些通过率较低,含金量较高。社会急缺的证书就出现了“挂靠”行为I并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挂靠经济”。
近年来,各地对职业资格证“挂靠”行为加大了清理力度,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平台、信息收集不完善等原因,人证分离的现象依然普遍,治理上存在“挂一漏万”的问题。资格证“挂靠”的操作手法越来越专业化,但相应的监管模式还是老样子,自然是防不胜防。
随着住建部“四库一平台”一体化信息数据库项目的启动,尤其是2017年社保系统有望实现全国联网,“挂证”的难度将越来越大。但要看到,彻底终结“挂证”现象,不仅要做“加法”,提高制度门槛和加大监管力度,还要做“减法”,即建立更为科学的企业资质评价体系,减少和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指标要求。
“挂证”的泛滥以及企业对资格证的强劲需求,与某些职能部门对企业提出了过高甚至不切实际的资质要求有一定的关系,使得一些中小企业无法参与市场竞争,要想生存只能造假。好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启动,一些部门已在有序简化、降低企业资质标准指标要求。显而易见,这同样是简政放权的重要内容。
小编推荐: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蜂聘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蜂聘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证书估价
-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公用设备工程师
- 电气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一级造价师
- 结构工程师
- 二级造价师
- 注册建筑师
- 土木工程师
- 注册咨询师
- 职称
- 其他
- 技工
- 八大员



